中国戏曲博物馆所在的民居“儒林第”又名“文林第”,该栋名居有近两百年的历史,座西朝东、砖木结构,是清朝乾隆年间抚州崇仁举人吴逊中的家族宅邸。吴逊中,是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吴道南的后裔,少而聪颖,7岁能作诗,先后任修职郎、广东肇庆府恩平县知县,授文林郎。67岁告老还乡,于文昌里建此儒林第宅邸。
中国戏曲博物馆由抚州市与央企中国华录集团合作,整合中国唱片总公司、中国戏剧出版社等众多优质产业资源,利用现存清代民居儒林第及周边建筑群为馆址,馆内分为戏曲史论、戏曲文学、戏曲表演、戏曲舞美、戏曲音乐和国际戏剧交流六大分区,结合现代的声光电技术,打造了一座中华戏曲百花苑。展示了三百多个剧种、数以万计的剧目,演绎着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,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,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,寄寓着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、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。旨在建成全国一流的戏曲文化体验基地、戏曲进校园教育实践基地。
出于疫情防控需要,
中国戏曲博物馆暂时关闭,
但是喜爱戏曲和文博的朋友
也不用沮丧,
我们将在线上为大家展示
中国戏曲博物馆的独特魅力。
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。它起源于原始歌舞,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。经过汉、唐到宋、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,它由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武术、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,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。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,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。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、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,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,逐步形成了以“京剧、越剧、黄梅戏、评剧、豫剧”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。 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、汉唐,形成于两宋,成熟于元代,兴盛于明清,复兴于当代。正所谓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中国戏曲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,气势磅礴,一泻千里。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代,以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出现为标志。这一时期,固定演出场所瓦舍和勾栏的出现,为戏曲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由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,市民阶层队伍迅速壮大,最大的勾栏可同时容纳数千名观众,吸引了稳定的市民阶层客户群体。从最初的“娱神”到“娱人”,戏曲终于走下了神坛,作为市民文艺的杰出代表实现了异军突起。 元代以前的戏剧,讲求言简意深,没有长篇叙事作品,情节也相对简单粗糙。到了元代,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,酣畅明快的草原文化与含蓄中正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汉族文化冲击、融合,诞生了情节饱满、人物塑造浓墨重彩的元杂剧。元杂剧开启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,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、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。许多作品脍炙人口,至今仍常演不衰:讴歌青年男女追求婚姻幸福的《西厢记》,堪与世界一流悲剧媲美的《窦娥冤》。这一时期,还诞生了张扬英雄精神的三国戏与水浒戏。 元代末年,元杂剧衰微,在浙江温州兴起的南戏获得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比较繁盛的局面。南戏是我国戏剧最早成熟形式之一。现今可知的早期中国戏曲史上较有影响的剧目,大多由浙江籍剧作家创作。《张协状元》是国内所见最早的南戏剧目。南戏多由民间文人创作,反映百姓生活,后来发展为明清时期的传奇,成为了戏曲舞台的新主角。 明清商品经济日益发达,经济重心逐渐南移,长江流域经济、文化发展跃居全国前列。明中叶以后,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,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。明清传奇群英辈出,诞生了汤显祖、孔尚任等一批在戏曲史上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家。 与此同时,戏曲声腔在全国各地到处流播繁衍,随处形成新的地方剧种。以昆腔为代表的雅部,与以弋阳腔为代表的花部,形成了“花雅之争”的局面。后来随着徽班进京、徽汉合流,中国戏曲的集大成者——京剧最终形成,“花雅之争”也就落下了帷幕。 从1919年“五四运动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在这段时期内,一些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。梅兰芳在“五四"前夕演出了《邓粗姑》《一缕麻》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,周信芳、程砚秋等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。袁雪芬则高居越剧改革之大旗,主演鲁迅名著《祥林嫂》,在中国戏曲中率先形成了融合编、导、舞、音、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。“率先开始了中国戏曲艺术大写意与大写实相结合的机制。这一时期除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革命,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,声音和影像可以被记录下来,让戏曲从舞台和场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。 新中国成立后,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,如京剧《将相和》、《白蛇传》,评剧《秦香莲》,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昆剧《十五贯》等,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《海瑞罢官》。以后,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,如京剧《白毛女》、《红灯记》、《奇袭白虎团》,越剧《西厢记》,评剧《刘巧儿》,沪剧《芦荡火种》,豫剧《朝阳沟》等。其中样板戏的艺术成就今天至今仍为戏曲专业人士称道。样板戏已经与时俱进地成为“红色经典”和“国粹”传承剧目,继续上演。
如果想更直观地
感受中国戏曲博物馆的独特魅力
还可以通过
中国戏曲博物馆虚拟展馆进行体验
给你不一样的视听享受
中国戏曲博物馆虚拟展馆游览指南
第一步: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“中国戏曲博物馆”微信公众平台。
第二步:点击“本馆服务”中的“虚拟展馆”。
第三步:进入任意单元,点击箭头,即可参观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