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戏曲博物馆坐落于文昌里玉隆万寿宫旁的清代民居儒林第,占地面积为2300平方米。馆内共分有戏曲纵横、说文解戏、出神入化、舞美风华、腔乐并茂和戏连中外六大分区。
Hi,杨洋,你好,欢迎来到我们中国戏曲博物馆。
这个雪映得我们博物馆更加的唯美,对啊,你来了,雪就来了。这是我们戏曲博物馆的第一个单元,叫做戏曲纵横,主要就是梳理(中国)戏曲的发展历程。
(中国)戏曲它萌芽于先秦,在当时,人们会通过祭祀来讨好神灵,祈求食物丰盈,这就诞生了最原始的祭祀舞蹈,这也是我们中国戏曲的雏形,到了汉代,百戏兴盛,尤其是当时有个戏叫做东海黄公,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是有剧本的,安排你怎么演,你就怎么演。
到了南北朝时期,当时人们在百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,杨洋你有没有见过这个物件?这是一个石器时代的骨笛,骨笛,它是用骨头做的吗?对,它是用鹤的骨头来做的,这也是早期人们为了诱捕猎物才做的这么一个器物,后期逐渐演变成了乐器。
到了唐代,戏曲文学更是繁盛,尤其是当时的皇上唐玄宗,自己就非常的喜欢戏曲,他还设立了梨园,梨园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音乐培训机构,在当中也是招募了大量的乐姬、舞工来为他(唐玄宗)进行一些小型的歌舞表演。所以后来的梨园弟子也都称他(唐玄宗)为祖师爷。
(中国)戏曲萌芽于先秦,发展于宋代,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,也是给了戏曲文化有了非常好的(发展)背景,尤其是当时还诞生出了戏曲演出的固定场所,叫做勾栏瓦舍,人们可以去到勾栏里看表演,瓦舍里找吃喝,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型商圈一样。
(中国)戏曲成熟期是到元代,因为在元代以前我们中国戏曲缺少长篇叙事的故事,元代以后热情奔放的草原文化就融入到了我们汉文化当中,于是诞生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元杂剧。
这个也是还原了当时四大徽班进京的场景,四大徽班有和春班、四喜班、三庆班,以及春台班,和春班它是由当时的庄亲王府出资建立,所以当时被称之为是王府大班。为什么会被称为王府大班?这个就是专门表演给皇亲国戚看的戏班。
这个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三大戏台之一,名字叫做畅音阁,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牌匾以及它的对联,都是由当时的乾隆皇帝亲自创作并且书写的,可以看到,我们在外面很难看到这样三层楼的戏台,它这个戏台分为了福、禄、寿三个戏台,那么演一般的剧目都是在一层的寿台,只有演到上天入地、妖魔鬼怪、神仙戏码才会用到上面这两层。
这两个展厅逛下来,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内容非常的丰富,的的确确是给我上了一堂戏曲文化的科普课
第二感觉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布局非常的有特点,庭院里古香古色,屋内却搭配上现代的技术和风格,再加上娓娓道来的讲解,不禁让我沉醉其中,接下来我们还有四个展厅没有逛完,不知道接下来会带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?别急,下期节目跟着杨洋继续探索。
宋代青白釉印花芒口碟,高3.4cm,口径18.4cm,底径5.4cm。芒口,浅弧壁,假圈足,碟内壁饰以模印凤凰花卉图案,通体施青白釉,口沿无釉。而所谓芒口,是指烧制出的瓷器口沿一圈没有釉,露出胎骨。
由于芒口瓷的边缘处没有釉,因此需要用金、银、铜等金属包住口沿,这样就可以在使用时避其芒刺,并使得瓷器更为富丽华贵。
来源:今日关注、抚州市广播电视台